0.4.1. (1)管理層面

A.軟體型態管理組織

形態管理是針對硬體、軟體、韌體、文件、測量等進行變更管理的過程。當初始狀態、和下一個狀態之間需要變更時,一系列變更的有效狀態的標示,變得很重要。對於一個形態項目修訂歷史之中有效狀態的識別,是形態基準(Configuration Baseline)識別的核心目的[1]。

典型的有效狀態,是指收到一個正式核准的情況,可能是很明確的,或者是默許的 (核准情況可以是個別被標示,或者是僅只表明關聯於一個特定的形態基準)。然而,此核准情況經常被正式公開認可,因此,一個形態基準也可以標示出一個被核准的型態項目,例如: 一個專案計劃已經被簽署執行,這種情境之下,一個已知的形態基準,可以關聯到許多的形態項目。

大體而言,一個形態基準可以是一個單一的工作產品(Work Product),或者是一整套可用來做為邏輯基礎對照的工作產品。一個形態基準也可以被建立為後續選擇活動的基礎(該工作產品符合特定的準則),此活動可以歸因於正式的核准。

相反地,一個專案的形態,可以包括一個、或多個形態基準、形態的情況、以及任何可以蒐集到的度量方法(Metrics)。現行的形態,關聯到現行的情況、現行的形態稽核、現行的度量方法、以及所有形態項目的最新修訂版本。

類似 (但卻不常發生) 的情形,是一個形態基準可以關聯到一個特定專案所有相關的項目,這可以包括此專案內所有項目的全部修訂版本、或僅只是所有項目的最新修訂版本,必須依靠其來龍去脈來判定。

B.軟體型態管理工作項目

• 功能基準(Functional Baseline): 初始建立的規格、合約等;

• 分配基準(Allocated Baseline): 一旦需求被核准後的工作產品的狀態;

• 開發基準(Developmental Baseline): 在開發過程之中的工作產品的狀態;

• 產品基準(Product Baseline): 包含專案可以發行的內容;

• 其他基準: 以業主的商業慣例為基礎;

C.責任分工

根據型態管理工作項目之分組,表列各工作項目實際負責之成員。

results matching ""

    No results matching ""